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dianyingku.cc

第115节(3 / 4)

三想了想,似乎也没什么好改变的,便命李斯将视频的内容以文字收录在册,便又继续处理政事去了。

而汉朝,刘彻还对卫青感叹朱祁镇的昏庸呢:“明君大多都是勤政爱民得如出一辙,但昏君的确是昏得各式各样啊。”

他只要转念一想自己的子孙被匈奴俘虏了不自尽还敢帮匈奴带路叩我大汉关阙,他一定会被气活过来!

卫青也心有戚戚焉:幸好他遇见的是陛下,而不是什么徽钦二帝、朱祁镇之流,否则便是天神在世,也难逃窝囊一死!

而看完了林爷爷的课之后,刘彻也歇了心思了:林爷爷所讲述的那些革新,背后是一个乱世,乱中求生,反倒比承平日久的时代更便于革新,直接没收诸侯国的土地?他恐怕会酿成那明朝一般的建文帝之祸!

还是得徐徐图之、徐徐图之啊!

先前他也想过了,他要在河南、漠南以及河西走廊等边塞重地屯田,将士们戍边的同时种植庄稼,这样能省些军粮,虽然无法如后世的改革一般翻天覆地,但好歹能省一点是一点。

这样的想法同样发生在唐朝,门阀根深蒂固,李世民刚刚安定天下,东突厥未灭,他是绝不可能大动干戈的,相反,他之前警惕鄙夷大族的同时,其实也不得不拉拢他们,于是仔细看完后,便先让臣子们誊抄起来,以备日后有需时再查阅。

宋朝,赵匡胤没什么这方面的烦恼——宋朝不立田制也不抑兼并,仍由其野蛮生长,那些兼并土地的豪强权贵,在宋朝被称为田主,非但不受打击,还一向受宋朝律法的袒护,除了在边疆地区为了解决军需而继续进行屯田外,其他田地买卖自由,仍由地主随意剥削。

这是因为大宋赋税大多都来自商税、市舶税(对海外贸易的商船征收的税费),土地税在宋朝没有其他朝代那么重的比例,因此也就摆烂不管了,所以他既没有出言索要视频,也没有想法去改变这个制度。

还是商贸搞钱最快啊!赵匡胤心想,折腾那些土地做什么?他派去倭国的商队都已经买下石见山极周围连着的两座山地了。

而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在骂朱棣,永乐年间,永乐帝已经顺藤摸瓜找到了刚刚自阉入宫不久的王振,直接将人凌迟处死,却还是气不过,他思来想去,先前听到一半时,他还没动杀机,但听到最后,他已经动了命锦衣卫去处死孙氏的念头。

但还未召见锦衣卫指挥使,抬着朱高炽回东宫休息的朱瞻基又红着双眼进宫请罪——太孙嫔孙氏自尽了。

这下,永乐帝堵在胸口的郁气总算顺了:斩草除根,连生下那畜生的母亲都没了,他也能安心了。

而林菱和爷爷也已经坐着亲戚的车,到了办喜事的人家门口,里里外外已经挤满了人了,院子内外都打扮得很喜庆:红色粉色拉出一道道彩条,喜字贴满了有窗户的地方,而院子一边,来帮忙的亲戚、承包了酒席的流动酒家也忙得热火朝天,新娘子穿着雪白的婚纱与西装革履的新郎在门口迎宾送茶,伴娘挎着手礼钱的红包包站在旁边。

林菱和新娘子是初中同学,但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了,过去寒暄了几句,便问了问新娘和她家长辈,得到可以直播的答复后,才开了播。

【这就是我们农村的喜酒,还是挺热闹的。】

林菱手里的镜头缓缓转过周遭,其他倒还好,只是这四处红绸喜庆万分,怎么新娘子却穿白衣裳?

各朝的古人全都对西式婚纱傻了眼。

李世民瞪大了眼:“后人成亲怎的还戴白纱穿孝……孝衣?”

农村大席

◎吃吃喝喝◎

婚姻缔结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自古以来便是人生大事,历朝历代婚服颜色皆有不同,如秦汉,皆是遵循玄纁制:

“乾为天,其色玄;坤为地,其色黄;火色赤,赤与黄合,即是纁色。”汉武帝时期,受到召见匆匆从太常寺衙门赶来观览仙迹的太常寺卿抖着花白的胡子道,“我大汉昏礼对天地崇敬,男头戴爵弁,穿玄端衪纁裳;女着玄色纯衣纁袡之衣,内里衬白绢单衣,怎能……”

在大汉,白色为不祥之色,白衣只能穿在外衣里头,仅仅只露出一截领子才符合礼数,因此太常寺卿无法认同后世审美,摇头再摇头。

而到了唐宋时期,唐朝的开放、繁华打破了延续了数百年周朝的庄严肃穆,人们在婚事上舍弃了黑色衣裳而选择了更为热闹喜庆的男红女绿,新婚女子身穿大袖衫长裙,披帛层层叠叠,很是繁复华丽。

李世民之所以如此惊讶,便是因为即便是盛行佛教、清谈的魏晋时期,衣着风格已返璞归真,但也并无身着通身白衣成亲的传统。魏晋时期的史料有记载:“太子纳妃,有白毂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但实际上,这不过是婚服里头穿的衫子。

这句话若是用系统机翻,大概会翻译成:“魏晋时期的太子娶老婆,太子妃会穿白色内衣内裤秋衣秋裤再系个紫色腰带。”

因此这段史料下头还有一段详细记录了皇太子妃的衣裙:“有绛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