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指什么事情?
忘了。
忘了?
对,忘了。不记得了。戴文推开门,我先走了,拜拜。
这种有趣的事,乔安自然是找了个机会,和左伊全盘托出。可是左伊听了,却只是感慨在香港 ipo 业务里,做美国律师实在是太难了。谢莉也难,路易也难,乔安更是前途未卜,十分被动。
你当初真的不该入这行。左伊说道,哪怕是和我一起做债也比做 ipo 要好。
乔安道:你们做债的有什么可高贵的?工作内容那么机械,披露写得质量也很低。忙了半天做出来的文件也没有人会看,最终还不是服务地产爸爸们。给他们高价借钱,供他们买地卖房子?
我们发债文件是纽约法的。港股 ipo 是什么法?香港法。和美国律师有什么关系?左伊问道,你是一个纽约州 alify 的律师,但是做的事情和美国法有什么关系呢?往更大的层面讲,你的工作和法律有什么关系呢?忙来忙去,不过是在写披露罢了。
所谓写文件还是写披露,在我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同。非诉业务,本质上也都差不多,没有哪个比哪个好一点,高贵一点。乔安说道。
左伊摇头道:美国律师,如果去做美股也就算了。做港股的话,项目算是香港合伙人的项目,法律问题是香港律师去处理。你说白了就是一个写书的工具人。我真是不知道这种美国组写书的 practice 是怎么形成的。你如果做下去,只会越来越贵,越来越难保住自己的地位,只能抱紧香港合伙人的大腿,在夹缝中求生。你的老板谢莉不就是一个现成的案例吗?
没有客户的律师,谁不是在夹缝中求生。发债难道就会好吗?乔安说道,再说,你们那些客户,一年发那么多次。听你这些年和我的抱怨,感觉他们恨不得第二天就还不上钱,前一天不管利率多高都要发一笔出去。这种融资模式,你觉得很健康吗?这样的客户群体,你就真没考虑过有一天他们 default 了,破产了,没办法再新债还旧债了怎么办。
你自己又不是没接触过地产公司。他们的业务模式,你这种写书律师不是最熟悉嘛?前期投入资金需要各种融资,然后预售销售,卖房子赚钱,整个皱起都要靠着高杠杆撑着。发债和 ipo 不同,不是一次性的。他们多发几次,对律所来说也都是多几笔生意。 左伊道,再者说,他们万一还不上了,违约了甚至破产了,我们做发债律师的,还可以继续给他们做负债管理,做重组。对于律师来说,只要是能够攥在手里的客户,都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乔安说道:能做发债的律所那么多,谁又真正能说是把客户攥在手里呢?
左伊道:发债至少整个项目都把握在美国律师手里。
都是社畜,有什么优劣之分。乔安道。
再争论下去没有意义,左伊也放弃了这个话题。她说:你其实真的可以看看有没有机会做点其他业务。你如果一直写书,exit option 其实很有限。你难道想一直过这样的生活吗?过个五年或者更久,你觉得你可以成为另一个谢莉吗?
其实戴文也说过类似的话。这种问题根本就不禁细想,想起来就会感到无边无际的苦恼。所幸市场永远火热,写书律师永远缺乏。每年大量的新人进来,有一部分根本就无法适应这种生活,试用期没过就主动或者被动地离开这个市场。还有更多人会在从业一两年后找各种出路退出。能撑到中年级的已经少而又少,再往前走,每一步都举步维艰。所以写书律师只要能够坚持着熬下去,就不愁没有用武之地。
但是能熬多久呢?这种生活又能过多久?
再过五年,十年,她还能像现在这样,没日没夜地熬着,每分每秒地警戒着。
如果这样熬下去,那个时候的她又会是什么样子?是谢莉,还是路易?她真的能够成为他们吗?她真的想成为他们吗?
乔安没办法深究,于是打了个哈哈,笑道:你今天怎么那么认真?我就想和你八卦一下我和戴文的事,你不觉得他的反应很有趣吗?
左伊道:有趣什么?你不觉得他从头到尾,不过是把你当一头拉磨的驴吗?
你这人,说话怎么这么难听!乔安说,好歹他也算是让我上了一个不错的项目。如果不是他推荐,这个项目谢莉肯定会分给查理。
我说实话罢了。好不好听我也控制不了。左伊道,你便宜好用,有六七年的经验,拿三年级的工资。随时随地显示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多说话,也不搞歪门邪道,一心扑在项目上。尹荷初来乍到没有建立好自己的团队,你简直就是她合作的首选。
乔安有点生气,叫道:我可谢谢你肯定我的价值!
我还没说完呢。左伊不依不饶,你便宜好用,有工作了六七年的经验,但是心甘情愿地拿第三年的薪水,这简直是每个香港合伙人梦寐以求的写书律师。不过再过两三年,等你的年级和费率都涨上去,那就另当别论了。恐怕到时候他们就会对你避之不及,恨